
新花争向善政开,好景已随廉风至。当走进虹桥镇龙潭村老党员王权家时,门口这幅红色对联首先映入眼帘。王权说,这副对联是他亲笔所写,意在勉励儿女不忘初心、为民多办实事。
一年两次“支部会”
王权在家门口
今年68岁的王权,是石帆霞雪小学的退休教师。王权一家有五名党员,小儿子是民警,小儿媳是人民教师;女儿从事个体行业,平时热心公益事业,女婿在机关部门工作。8年来,五名党员把党风融入家风,每年坚持召开两次“家庭党支部会议”,平时则是“一对一”开小会,该优良“传统”一时被村民传为佳话,更有邻里乡亲称他们为“红色家庭”。
身为教育工作者,王权重视时事政治,以及一年工作总结。2012年,王权召集全家党员,在饭桌上口头成立了“家庭党支部”,约定于每年正月和年底12月30日左右,召开两次支部会议。选择这两个时间,主要是一家人容易聚在一起,特别是年关前后,大家可以谈谈工作,谈谈生活。
党员该挺身而出
王权(右)在卡点执勤
庚子年正月初六晚,按照惯例,王权组织全家召开家庭会议,提出自己要求参加村口防疫卡点志愿服务。“这病毒,老年人最容易感染上。”担心父亲的安危,儿女们有些犹豫不决。“国家有难,党员就该挺身而出,帮社区做点小事,我会照顾好自己,你们放心。”王权坚定说着。犹豫间,老伴林雪迪松了口,表示支持。之后,儿女们也一致通过,嘱咐父亲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父亲常教育我们,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党的形象,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工作。”小儿子王伟说,疫情期间,父亲从不打扰子女工作。在王权看来,家不是负担和累赘,家事再大都是小事,党员就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心一意地为民服务。正月初一14时许,王权的老母亲逝世,孩子们都没能见上奶奶最后一面,因为王权怕影响晚辈工作,没有通知大家。他说,有愧于心,但是值得。
入党誓言如家规
几年前,小儿媳因工作调动,党籍档案意外丢失,如果要补回来,程序有点繁琐,但王权苦口婆心地劝导儿媳,“党籍丢了太可惜,补回来,不要怕麻烦。”随后一周,王权和小儿子王伟一起跑遍乡镇、村社,准备材料、上报,最终补回了党籍。
“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王权把对党的誓言像家规一样无时不刻灌输给子女。孩子们进步了,王权会第一个上去“泼冷水”,教育他们戒骄戒躁,砥砺前行,严肃地叮嘱:“工作中如果帮别人办事,不能收礼,‘赶’也要把人‘赶’出门外!”
在他的“红色”熏陶下,儿子、儿媳、女婿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优秀,多次获得市级以上先进荣誉。
“我长大了要入党”
王权夫妇
几年前,小儿媳因工作调动,党籍档案意外丢失,如果要补回来,程序有点繁琐,但王权苦口婆心地劝导儿媳,“党籍丢了太可惜,补回来,不要怕麻烦。”随后一周,王权和小儿子王伟一起跑遍乡镇、村社,准备材料、上报,最终补回了党籍。
“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王权把对党的誓言像家规一样无时不刻灌输给子女。孩子们进步了,王权会第一个上去“泼冷水”,教育他们戒骄戒躁,砥砺前行,严肃地叮嘱:“工作中如果帮别人办事,不能收礼,‘赶’也要把人‘赶’出门外!”
在他的“红色”熏陶下,儿子、儿媳、女婿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很优秀,多次获得市级以上先进荣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