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乐清文明网 > 文明乐清
家风家训丨点赞!乐清这户家庭拟入选省“最美家庭”
来源: 乐清市妇女联合会 发表时间: 2020-11-11 09:54:00 编辑: 谷艺诚

  为弘扬先进、宣传典型,各级妇联在深化拓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基础上,重点选树情系国防、创业创新类别“最美家庭”为2020年第3季度浙江“最美家庭”。

  近日,经层层推荐、综合评审,省妇联对50户2020年第3季度浙江“最美家庭”拟公布名单进行公示。来自乐清市柳市镇的拥军之家王慈英家庭在列,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两代人如何用一把理发剪铸就33年拥军深情。

最初的善意 坚持至今

  在乐清柳市镇歧头二村长岐中路69号,有一家看似朴素无华的理发店,却有着一个光荣的称号——“部队定点理发店”,其背后是30多年的拥军情和两代人的爱心传承故事。走进店里,只见“心系官兵,拥军模范”等多个荣誉牌匾醒目地映入眼帘。

  说起这份拥军情,自1987年开始,当时还年轻的朱佐平、王慈英夫妻俩在经营一家理发店,生意兴隆。驻军部队对军人仪表要求高,对官兵头发长短也很有讲究,但请过很多理发师都不尽人意,王慈英得知岐头山部队战士们的苦恼后,就主动义务为他们理发。部队山高路远,王慈英背着理发工具箱,沿着山脚踩着几百级的石阶,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爬上山。就是这份善心,她开始了漫漫三十多年的爱心义剪。

  年复一年的理发工作,让她与驻地部队官兵们关系更为亲密。新兵入伍,她会上山探望,嘘寒问暖,淡化他们对家乡的思念;战士长冻疮了,她就连夜织手套,一针一线缝制衣领,帮他们驱寒;老兵退伍,她必到连队与他们共话前程、互诉离情,并送上自编的拖鞋以作留念。逢年过节,王慈英还为部队官兵送去自己炒的年糕、粉干。最多的一次是做了五十人的份数,共计50多斤粉干,从早上准备粉干、食材,至下午两点开始炒,一直炒到傍晚,然后放了多个大脸盆、好几个高压锅。腰酸了、腿麻了,但看看时间,赶紧起步,赶在部队五点半开饭时间送到。“从前,腿脚还便利时,都是走山路送上去,现在走不动了,只能开车上山。”王慈英笑着说,今年因为疫情去部队次数少了,但官兵们总是经常来电聊聊,十分想念。

两代人传承 精神依旧

  “多年的坚守,没有一家人的大力支持是很难的。”王慈英实话实说。2005年,她将理发事业传给了年仅22岁的大儿子朱王雷。自此,朱王雷同时接过了上山理发的“爱心接力棒”。原本朱王雷有自己的美发店,但为了这根“爱心棒”,他每个月都要放弃两天生意,带上员工一起上山为驻地部队官兵理发。那两天,朱王雷要在早上7时起程,带着20多斤的剃头器材带着员工一起上山;在母亲腿脚方便时,也会带母亲一起上山,直到下午4点剃头工作结束。“一次上山,要完成驻地部队官兵所有人的理发任务。”朱王雷说,特殊情况,就需要我们一个星期理一次发。几十年,风雨无阻。

  为了这份拥军情,一家人,不论工作多忙,官兵的事成了家里最重要的事。“现在,部队里每个人我们都认识,就是退伍士兵,到现在依然保持着联系。”朱王雷说,我们与部队士兵俨然是战友一般密切。除了义务理发外,王慈英还教育两个儿子,只要部队有事,我们一家人都要全力以赴。有时遇到部队缺物资,朱王雷还会主动帮忙,一起解决。朱王雷说,如果不是父母身体状况不好,他也想去当兵。现在,家中15岁的女儿和13岁的儿子也受到了大家庭的影响,经常跟随奶奶和父亲去驻军部队看官兵训练,小小年纪已“种下”当兵梦。

  大儿子没去当兵,小儿子朱亦蕾在2006年加入了参军的行列。当时朱亦蕾正在上大二,在家人的影响下,他毅然离开了学校,加入了东海舰队去守卫蓝色海疆,这一呆就是12年。他以部队为家,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勤奋工作,全力以赴奉献在军营。在这期间里,王慈英时常去舟山看望儿子,也发挥自己的老本行,每次去都为儿子和他的战友理发。

  在这样一个心系官兵模范家庭的熏陶下,如今,作为家中的二媳妇郑素洁也加入了义务服务部队的行列中。在歧头村郑素洁口腔牙科诊所里,只要是驻地官兵来检查口腔,她也像婆婆一样,热情接待,免费提供检查、看牙服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