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乐清文明网 > 文明播报
乐清市文明办将推出《文明礼节规定》 将现代文明元素融入丧仪
来源: 发表时间: 2018-02-05 16:55:00 编辑: 南婵婵
  时下,移风易俗促乡风文明行动在乐清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村居将丧事从简写进村规民约,但并无系统的明文规范可参考。日前,乐清市文明办委托乐清市社科联制订文明礼节规定,提高公众文明参与程度,反对陈规陋习,提倡节俭之风,弘扬文明新风。

  文明吊唁盼树新风

  白石街道的张女士说,入冬后老人去世较多,几次参加村里的白喜事,流水席和麻将桌早已不见踪影,但向亡者鞠躬致哀及遗体告别形式并不多见。“前去吊唁的亲友通常稍坐一下,与丧主聊一会,便起身离开,不作长时间逗留。”她感慨,丧事简办之后村民前去吊唁时不知该做什么,感觉更像是走过场。

  张女士的感慨在乐清较为普遍。对这种“旧已破、新未立”的状况,不少人在思考,在探索。有主管部门人员担心,假如文明、绿色、简约的丧葬礼俗迟迟不能建立的话,有可能导致铺张厚葬的现象死灰复燃。

  对此,乐清市社科联原主席项宏志表示,丧葬礼俗的改革,重心要放在改革公众参与环节,主要是吊唁和追思仪式。如吊唁,治丧人员可提前备好白菊花等物品,分发给吊唁人员,并备好签到留言板,供吊唁人员写下对逝者的哀思。继而吊唁人员可在遗体前鞠躬行礼,全场肃立默哀,简单无声的仪式更能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现实中不乏先行者。书法家倪朔野的父亲倪亚云先生为乐清著名老书画家,极喜绘画,尤喜梅花,人称“梅痴”,曾在乐清举办过个人百梅画展。老人百年之后,子女们为父亲举办的丧事前后不超过三天时间。灵堂周围挂满了挽联,前来吊唁的人士以文化的方式对其表示尊敬,寄托他们真实的情感。

  参加过追悼会的乐清市书协原主席林晓林印象深刻,他说,去现场追思的多为文化界的人士,其中多对挽联为吊唁人士自己撰写。

  “一位前来吊唁的故友带来了两箱《百位诗人咏倪亚云百梅图》的诗集,分送给前来吊唁的人员,这既是对我父亲生平的肯定,也寄托了对他老人家的哀思。”倪朔野说。

  一个简本提供改革思路

  去年,项宏志受乐清市文明办的委托,召集赵顺龙、吴济川和尚洪浦等人,经过一段时间对有关资料的整理提炼,结合乐清人文历史特点和发展进程,撰出了《殡葬改革简易流程》的脚本。

  《流程》分“送终”和“具体治丧事宜”两大部分,约2300字。“具体治丧事宜”又分为净身与衣殓、送殡仪馆、办理火化手续和出示讣告、接待吊孝人员、遗体告别仪式等11项,每项都有简明、具体的程序说明,可操作性很强,体现了较强的现代文明意识。除上文提及的改良吊唁方式外,着重对如何进行遗体告别仪式进行规范,分播放逝者影像;吊唁人员签到、发放白花,入场;宣读讣告等10项程序。

  “我认为现代人不能缺乏仪式感。倡导以遗体告别仪式取代吹吹打打,主要为体现丧礼哀思和孝道两大主题。遗体告别仪式中要由死者子女来说话,一对参与者表示感谢,二来忏悔自己对父母尽孝不到之处,这样可以让所有参悼者都能感受到孝道的重要性。”项宏志说。

  “如果农村丧户子女在公众面前表达有困难的话,也可以采取书面的形式。”赵顺龙补充说。

  三位专家打算下步撰出革新后的丧仪所需的各种范文。

  “能有一套简单明了的殡葬流程供各家参考,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将现代文明融入传统文化,同时通过特殊的形式向各界传递孝道,对社会的整个风气引导也是非常正面的。”项宏志希望这种流程文本经完善后,能尽快在全市推广。

  丧礼重在体现哀思和孝道

  自乐清市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工作之后,在乐清市殡仪馆举办的丧事风气较之前有了较大变化,麻将声及谈笑声已经基本消失,吊唁人员在22时前便会离场。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有特殊贡献的人士,乐清地区进行遗体告别仪式的并不多,再加上按乐清的风俗习惯,丧户会选在凌晨出殡,也导致了时间上有些匆忙。”乐清市仁和殡仪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杨西说,“其实告别仪式应该是丧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家属和逝者亲朋好友的哀痛情感,主要通过这个仪式来抒发。但现在一般乐清人不注重这个,这个缺陷应该尽早补上。”

  他认为可以根据逝者生平设置特定的个性化告别仪式,也有助于文明新风的推广。

  “‘百善孝为先’,旧俗尊亲去世后,家中后辈需守孝三年,如今推行移风易俗虽取消了形式上的各项繁文缛节,但其中孝道的精髓是不可或缺的。”吴济川表示,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可由丧户已成家或立业的代表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自省对上辈在生时行孝的不足,感恩上辈对家庭、下辈的付出,传递孝道,“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前厚养才是对长辈真正的孝顺。

  移风易俗大家谈——

  王海龙(市国税局团委书记):

  目前乐清的追悼会对于遗体告别的仪式感还不是很重视,除了个别追悼会有设置发言部分,很多都只是走个过场,意义并不是很大,基本上走一圈也就结束了。目前政府管理力度较大,达到了扭转陋习的目的,希望在管理的同时有一些人性化的规定。最好建立规范的长效机制供市民遵守,可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卢永利(白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监管力度还是不能松懈,长久以来的陋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还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时间执行下去。大部分群众在执行过程中是遵照规定的,但还存在小部分群众想将丧事办得稍微大一些。目前形式上做到了,心态上则还需要再引导,让群众从心里真正愿意接受新风尚。另外如果能够在殡仪馆集中办理丧事,大家更能按照既定的规范去实施,不会有铺张浪费的情况出现。

  黄志成(医生):

  现在大家去参加追悼会都会稍微注意一些,比如在服装方面都以素色为主,不会穿艳丽的颜色,看起来比较整洁大方,适宜追悼会这样的场合。包括吊唁的人士也都会注意不在场内说笑,对逝者及其家人表示尊重。现在一些地方出殡乐队人数虽然少了,但是一路上还有吹吹打打,感觉跟这种肃穆的氛围不是很协调。

  金国华(个体户):

  大家现在知道在追悼会上什么不能做,但是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很多人有心想将追悼会办得更有意义,但是不知道要通过怎样的方式走怎样的流程。如果能有具体的规范可以给大家参考的话,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推广效果会更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