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乐清文明网 > 樟树下讲闲谭
第14期:乐清旧书院(一)
来源: 乐清文明网 发表时间: 2017-06-13 14:14:00 编辑: 南婵婵

  

  【本期闲谭学者 】

  艺堂书院文史专家:吴济川

  地方文史专家:尚洪甫、赵顺龙

  【背景介绍】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分官私两类。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或偶尔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开元十二年,在东都洛阳明福门外设“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又改称“集贤殿书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于五代末期基本形成,主要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考试。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设在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又名“书台书院”,是较早的私人书院。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吴济川:虽然走向了民间但书院的本质没变,它和什么有关系,和书有关系,比如说,先开始藏书,校勘书籍还有出版书籍,所以我们中国的版本学上有一种特殊的版本,叫做书院版后来书院因为变成私人的产物,私人藏书、私人教学私人刊勘,逐渐普及到民间。真正普及到民间是宋代,宋代把书院发展到极致。现在讲书院的三个功能,一是藏书二是教学三是祭祀。教学是有两块,一是传授知识、收徒,第二是教研、研究。书院研究的风气,比教学还强。下面讲一讲宋代的几所书院宋代第一所书院应该是梅溪书院,其实比梅溪书院早的也有,比如说万桥书塾,还有鹿岩书塾,这些书塾都是王十朋过去少年时候读过书的地方但我们要讲梅溪书院,梅溪书院是我们乐清历史上教育史上和文化史上属于比较典型的书院。梅溪书院创办于1144年,有的说是1143年,在这两个时间应该说相差不大,可能是1143年的下半年,也有可能是1144年的下半年,所以这两种情况,王十朋他自己也有两种说法,所以对这点我们也不做计较。为什么说梅溪书院是典型的书院因为 它起点比较高,等级也高起点高是什么呢是因为它的学生、生源,大都是举人、秀才、乃至贡生,都是可以直接去考进士的。另外一个是生源的广泛性,梅溪书院的生源不仅是我们乐清东乡的地方,还有绍兴的河南的,比如说有个叫郑逊志的人就是河南过来的,黄山黄岩台州等地方过来的,生源覆盖比较广。另外一个教学等级,因为当时开始的时候,王十朋他自己说在梅溪书院里一共真正教学的时间是八年时间,他教学的是什么呢,《春秋》、《论语》、《孟子》,还有研究《易经》主要是《春秋》,因为这个是王十朋他自己研究的很深的,所以我们在王十朋的全集上可以找到当时的讲义,比如说《论语》讲义,《孟子》讲义,《春秋》讲义。这其中有些原文丢了,题目还有,所以这讲学等级很高。梅溪书院办学的时间,按照台湾的郑定国老先生研究王十朋的时候,他说办了20年的时间,后来王十朋状元考上了以后,就把梅溪学院给他兄弟王办。后来听说南宋末年梅溪书院还在办,这个是不是事实呢,我们蛮难考证的。不过王十朋去世的大概一百年,宁波当知府的刘黻,报请朝廷造梅溪先生的祠堂,在这个祠堂里面两边的厢房开梅溪书院,所以这种可能性也有,也就是宋末还在办学这种说法也是对的。

  【背景介绍】

  在王十朋的传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王十朋和学生志趣相投,师生在学术上互动。特别是在《梅溪集》当中,有很多王十朋和学生出去游玩的诗,也有很多讨论文学的诗作。所以这些作为梅溪书院早期的文化,已融入乐清的历史。由于梅溪书馆注重道德实践教育和学术自由探究的风气,使这里走出了大批的英才。也因此,当时的梅溪书院生徒除本县外,还有台州、福建、安徽、山东等外郡县的生徒慕名而来,浙南地区最为著名的书院之一。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吴济川:所以讲到这个问题,有两个是需要说明的,一个是梅溪书院创办的时候,王十朋说是书馆,梅溪书馆,但是王十朋写给学生的诗当中有说到是书院,实际上在宋代的时候,书院书馆书堂还有书斋,没有严格限定,现在说就是看你谦虚还是不谦虚,就这么一回事。

  尚洪甫:现在我们在王十朋的传记当中,看到他在讲学的时候,跟学生写的一些诗作品,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南宋那个时代,学习气氛应该是很好的。我记得他有把所有学生的名字写了首诗,把名字都给进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吴济川:这也是梅溪的同学录,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同学录。

  尚洪甫:这跟学生怎么出去郊游,跟学生怎么做些活动,这种在现在说就是趣味教育,现在可以想象当时的学习气氛还是蛮有意思的。

  吴济川:是的,所以讲到梅溪书院,后来王十朋有写的《梅溪书院赋》,实际这篇赋现在我们说就是同学录,把同学的名字都进这首诗,所以很有意义很有意思。还有梅溪书院我给统计了一下,交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诗文不少于100首

  【背景介绍】

  王十朋主讲梅溪二十年,致力于讲学、读书、著述。他注重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人才观教育,所以王十朋把“先器识后艺文”立为梅溪校训,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一直延续到清代的梅溪书院。当满清改制,西学渐进的时候,乐清历史文化名人黄式苏,就是从梅溪书院学成出来。后来民国学堂改制的时候,梅溪书院是乐清办新学的先驱。乐清大部分新学的创办人,都是从梅溪书院里出来的。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尚洪甫:虽然梅溪书院在状元公王十朋开创之后,经历中间的世事沧桑,陆陆续续也有停办过,也有新建过,但是这种精神一直满清一直到民国初期都没有变过,一直都继承下来了,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吴济川:所以当时建梅溪书院,每次梅溪书院毁了以后,台风、战争将其毁了以后,另一知县过来,就马上自愿出钱,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包括温州知府拿钱出来,这个钱拿出来是做什么?是做一个榜样,引导老百姓出钱。比如说嘉靖这一朝当中,梅溪书院倒了三次,三次都被修复起来,而且越修越好,所以这个说明了什么呢?梅溪书院这种文化的熏陶,教化了当时这种官场,这种官作为一种文化人的身份投入到书院的建设,实际投入到文化建设。所以包括老百姓也一样,我说梅溪书院在历史上乐清老百姓的心里是一座心理庭院。

    尚洪甫:还有一个原因,乐清的县长也好,温州的市长也好,对梅溪书院比较重视是为什么呢?因为梅溪书院也是我们乐清的一个标志,以前那种一把手过来,要么兴修水利,要么在赋税上做文章,要么在教育上做文章。在教育上就是选我们的梅溪书院,梅溪书院在当时已经就是一个标志了,这种标志的影响力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品牌影响力,也就是一个品牌了。

  吴济川:所以梅溪书院当时不仅是在乐清,在浙南地区是一所很有威望的书院。

  赵顺龙甚至在全国产生影响。在中国书院字典里点到乐清,三个书院的名称,头一个就是梅溪书院,接下来是白象书院,还有一个是大荆的印山书院。

  尚洪甫:梅溪书院可能在南宋的时候,它的交流的辐射面比较大,因为毕竟状元公他自己有影响力,这交往,这种交流比较广。那么我们现在在一些资料当中,侧面可以了解到,十朋公宋代的那一些人,天台也有,丽水也有各个地方都有,这些学生走出去在当地影响力也非常大。

  结语

  梅溪书院的影响为什么这么大?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王十朋他自己的文化品位比较高,当时梅溪书院的学生,都是进士出身,所以它在外面的影响力也比较广。还有一个是梅溪书院实际上是对本地的普及教育,它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梅溪书院在断断续续八百年的办学历史当中,包括停下里不办的时候,梅溪书院在老百姓心目当中还是一个文化的象征,一个文化的标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