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乐清文明网 > 樟树下讲闲谭
第21集:乐清古刹传奇——真如寺 古塔残影
来源: 发表时间: 2017-07-26 16:20:00 编辑: 南婵婵

  

  【本期闲谭学者】

  地方文史专家:吴济川尚洪甫、胡立谦

  【背景介绍】

  座落于磐石镇重石村庵山东峪内的“真如寺”,是乐清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真如寺初建时,并不叫“真如寺”,而是取名“重臻院”,院址坐北朝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赐额“真如寺”,几经扩建成为九进大丛林,院址改向朝东兼南,占地一万四千六百平方米。宋明道二年,院前建如来石塔七座。宋乾道二年,海水泛滥,沿江居民多飘没,真如院亦受毁坏。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尚洪甫磐石的真如寺建于唐代文德年间,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二百余年,其历史相对来说是比较悠久。磐石真如寺的所在地点,我们现在看起来也比较有意思,因为怎么说呢,我们可以做一番想像,大概一千二百年前,磐石那一带有没有人在居住?还有一个是现在我们寺院的分布规列,一般都是分布在驿道左右,也就是路旁,因为寺院不仅仅是宗教场所,还有一个功能是提供住宿,给行人相当于驿站,相当于客栈的样子,给行人或商贾住宿。那么这个我们可以想像,一千二百年前,磐石重石这地方的前面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可以作一番想像。那么这个寺院建成以后呢,磐石真如寺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辉煌期。原来的寺院名叫“重臻院”,后来赐额“真如院”。真如,这是佛教用语。这个寺是有记载的,在宋代期间,它开了很多次的三坛大戒,三坛这种佛事活动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有资料记载,(受戒的和尚在)真如寺自己的寺院住不下之后,还住到别村的寺院里。这个也说明了,在那个时期周围也有寺院,只不过规模没有这么大。现在,我们真如寺里面还现存7个石塔,据传是五代与宋时造的。

  【背景介绍】

  真如寺里面的几座塔,比真如寺更有名气。

  石塔原有七座,现存四座,高5.16 米,单檐,除雕饰略有不同外,形式几乎全同。

  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卷草纹。六角则有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士 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以及面部表情,均显现负重神态。基座须弥座式,角柱棱形,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枭浮 雕仰覆莲,六角设圭脚,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奔跃矫健,栩栩如生。塔身置于莲花平座之上,六瓣瓜腹式。正面辟一壶门,莲花式拱券,内莲花 台上设六角式梁架,用叠涩做出斗拱、椽子、角梁、瓦垅。檐口轮廓圆各,至转角起反翘。塔刹葫芦形,刹座覆钵式,周身浮雕卷去纹,分设在 垂脊间,塔顶六角攒尖式。

  该塔仿照印度 堵波形式,结合我国木构建筑特点,用石材建造。雕刻精致,造型美观。原塔存四座,另有三座为后来仿建。真如寺石塔现为国宝级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尚洪甫原来在造塔时有个传说,就是说真如寺现在坐落的地方,后来山的名字叫龙盘坑,我们现在去看,周围的山也像几条龙,但是说这几条龙不是歇这里的龙,只是在那里休息的,马上就走的,这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既是风水宝地,又是很凶的一个地,于是里面的几个和尚就想了个办法,造七个塔,将这几条龙留住,成为风水宝地,后来传说龙有九条,而塔只造了七个,于是说有两条龙从寺院后面给逃走了,形成了现在这两条坑,有这么个传说的。实际上本身就只造七个塔的。这几个塔的石质和构件都比较漂亮,后来有四、五个保存得比较好,有几个被人毁了,也有被人搬走了。历史上记载,真如寺的地址已经换过好几个地方,大概也是现在的范围之内,但它的方向、位置、座向整个也换过好几个地方,我们说这七个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之前,这塔是在山门外的,还在很远的地方,大概村口的位置,在水田里,我从小看到在水田里。最早的时候这寺院在唐朝建起来的时候是朝南的,后来宋朝造、明朝造,慢慢地这位置就移动了,现在的位置就变成了朝东,从记载上说,这七个塔从五代至清朝,也移过好几次,并不是说移过来就不动了。这里也有个传说,这个传说大概是反映塔在移的过程中,构件被人偷走了,那演化成传说是说什么呢?说是塔移动时,有条龙生气了,龙尾摆起来把这些石头构件不知扫哪里去了,其中有说飞出去掉在灵官了,还有说掉在下岐头了。其实是说什么呢,在这种传说附会中,是说这塔移动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是文物,里面可能有什么宝贝,就将它搬走了。后来果然听人说,在下岐头也发现了这个石头构件,将它搬回来,重新嵌入这个塔里。

  胡立谦:这些塔在修复之前,我去看过的,那时候准备重造真如寺,它那个龛,里面有佛像的,这几个佛像雕刻非常精致,如果谁看上的话就有可能会拿走的。

  尚洪甫现在塔肚里,龛里的佛像都是新的,以前那几个老的遗失了真可惜。

  【背景介绍】

  按照真如寺里面的资料记载,真如寺的前身“重臻院”在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僧肇法师创建在历史上,有两位僧肇法师,一个是晋朝的僧肇法师,是东晋时代著名佛教学者,有《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等佛教论著留世。唐朝的时候,也有位僧肇法师,就是建造“重臻院”的僧肇法师,非常可惜的是,唐朝的僧肇法师在“重臻院”造好以后,就没有什么资料留下来。现在关于真如寺的一些记载,有提到过寺院的规模,以及寺院举办过多次规模宏大的法事活动等等……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尚洪甫但是里面出的和尚没有什么资料留下来,也就是说没有出过高僧,或者说,这是处于磐石地带的宗教场,可能就是接近民间的,可能就是给老百姓寄托用的。

  胡立谦:大概二十年前,二十几年前,有个叫智敏法师,那时候称上师。智敏法师到温州松台山挂带,我去玩时刚好碰上,碰到后就与他聊,他是五台山过来的和尚。智敏法师在松台山挂单时,问我乐清有哪些地方可以访问,我说这里,真如寺。结果,他对真如寺非常感兴趣,他就来看,看了后,发现这里在地理上有缺陷,他说可以,有法气,缺陷的地方可以补缺,结果是乐清佛教协会不让他进来,不让这些外地高僧进来,比较排外,这样这事就歇下来了。智敏法师在松台山挂单,我与他嬉讲,台湾和尚过来求法都是五体投地,向他行礼。其实这些和尚都是高僧,这些高僧有学问的和尚要多引进来一些,乐清如果想重兴佛教,高僧一定要请一些过来。

  尚洪甫虽然我们乐清现在的真如寺造得也不错,兴建得也不错,但其实要在文化上做文章,不是在建筑上做文章。

  【背景介绍】

  真如寺是一座谜一样的寺院,比如寺院与当地吴姓一族有着很深的渊源,而这种渊源现在仍在延续。真如寺在每一次修理,当地吴姓一族必定都会参与;还有大雄宝殿上的匾,必定是吴姓人家挂上的……

  【地方文史专家们的讨论】

  吴济川姓吴人的上代与真如寺有很深的渊源,可能有这样的事。

  尚洪甫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可能是吴杜的墓在那边。

  胡立谦:吴杜是尚书,这样位置,这样地位的人,我们乐清是非常少的,所以说油车村这边姓吴的,这里是不是吴杜家里?

  吴济川寺院有头一块匾,别人送过来的头一块匾,就是说正门这块匾,这块匾别人送来过不好挂,必须是要给姓吴的族人挂,所以现在有个匾是南怀瑾写的,就是新的大雄宝殿这个匾,是吴族人叫南怀瑾写好送给这里的,这里当时是什么事,我一直搞不清楚。

  尚洪甫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吴杜的墓葬那边时候,有可能真如寺曾经被吴姓人作为一个奉先的堂,奉先堂。

  胡立谦:再一个可能是姓吴的人出大钱替这个寺院扩建或修建。

  吴济川这个也有可能。磐石这个山叫珠山,吴杜的字号叫珠松,我觉得这里一定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寻不到资料。

  尚洪甫这个是我们在合理的猜想,想想呢是应该离不开这几个原因。其实,现在我们说的真如寺,也有一些文化可以做。先说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真如寺后面的四房山,就有人在活动,有人在居住,一直来就慢慢地,到了唐朝,建了一个寺院;到宋朝的时间,再后来到明朝的时间,磐石建城……这些关系,这一带的线都把它们串起来,真如寺应该说也是有文化可以做的,它毕竟可能是磐石的宗教活动中心,佛教的活动中心。

  【背景介绍】

  1980年,宗教政策落实,有僧大宝进寺住持

  1983年,真如寺七佛石塔列入乐清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塔旁出土铭文砖一方,上刻真如院造塔僧杀道居琼宝遵癸酉年记,因石塔沉陷倾斜塌毁严重残塔存四

  1985年,象鸣法师接任住持。

  1986年,温州、乐清文物部门来寺探测重臻院真如院遗址,九O年县府批示真如寺列入文物保护区控制地带。

  1991年,象鸣法师受任住持,发愿重兴真如寺。

  1993年,象鸣法师承十方善信支持兴斋堂楼房六间

  1993年,省批准搬迁抢修,文化局拨款三万元,将塔迁近百米,抢修四座。

  1995年,象鸣法师邀集善信组成真如寺筹建委员会,首建大雄宝殿

  1997年,真如寺石塔晋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月,新建大雄宝殿竣工

  1998年,寺内又建厢房楼房六间

  1999年,象鸣法师自筹资金,经省批准修复三塔,至此七塔复原;同年,寺内重塑18米高大佛

  2000年,建寺院山门一座

  2013年,“真如寺石塔”列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